读懂中国好品牌系列之中国再保险(1508.HK):头雁展翅,打造“百年老店”

格隆匯 · 03/10/2023 08:44
摘要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这份被视为十年来首份围绕质量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对质量强国战略进行的全景式顶层设计,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和路径。其中提到,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眼下是经济复苏窗口叠加期。
1)疫情结束全面放宽,稳增长需扩大消费拉动经济。
2)随着国家崛起,世界愈发关注中国,也更想了解中国的企业。
所以,高层的质量强国战略必会倾斜资源扶持一批在各行各业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向世界传递中国品牌可信赖有品质的形象,也是弘扬国潮、文化自信的契机。
为此,格隆汇推出《中国精品 百年老店》相关精品主题系列,向广大投资者介绍当下中国知名品牌背后的公司发展故事,总结背后的成功规律和商业逻辑,以飨读者诸君。
本文是本系列中的一篇《读懂中国好品牌系列之中国再保险》。

正文:

质量强国战略已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明了大方向,各行各业中有潜力、有实力、有可执行战略的头部企业将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这并非是独属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专属机遇,而是一次全面的系统性机会,对于保险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但又时时刻刻需要因时而变的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从全球历史维度看,保险业中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全球金融界的庞然大物,也是所处国家金融业实力与形象的重要代表。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再保险”或“中再”)作为国内再保险行业绝对龙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已然跨过七十年余年,这份资历在整个中国金融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若要论谁最有可能做成“百年老店”,中再必然会榜上有名。


一、打造中国再保“精品”的底气


中再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再保险的“进化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保证实体经济快速而平稳地发展,保险的损失补偿、风险管理功能至关重要,而如此重要的角色需要本土保险业扛起大梁。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正式成立,其中的再保险业务部门就是中再的前身。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国再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商业再保险公司的转变。在彼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法定分保让中再成为了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也为其赢得了足够的发展窗口期。

后续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大型再保险公司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化竞争给本土再保企业带来了挑战,但经过数十年打磨的中再已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来势汹汹的外资,至今为止,中再的境内再保险市场份额仍然稳居第一。

能够长时间在市场化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中再依靠的是多年打磨的全方位竞争力。

从商业模式来看,再保险公司依靠直保公司分出保费,行业资源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了再保公司的业务开展。而植根于中国市场的中再注重与行业内直保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与国内90%以上的直保公司形成的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多年积累的资源是同行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

更深一步来看,再保险本质上是管理风险并对风险定价的业务,这就要求再保公司在资本、数据、技术等方面均需均具备足够的综合实力,才能在业务拓展中占据主动。

以巨灾险为例,其往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具体数据为依据建立模型,才能更好针对风险进行定价,而这需要与地震局、气象局、农科院等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再保公司自身拥有足够的技术水平。

中再是由财政部与汇金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强大的股东背景有利于其获得高价值数据,且其自身设立了国内首家专注巨灾风险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发布了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商用“中国地震巨灾模型”、“中国台风巨灾模型”及“中国洪涝巨灾模型”,且绝大部分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在国内已形成中再品牌的中国地震、台风、洪涝三大巨灾模型谱系。

此外,由于再保行业天然具备全球化特征,若再保险公司只是在本国境内做到顶尖,尚不足以体现自身的强大,而中再经过多年深耕,加速布局全球经营网络,海外经营机构扩展到11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中再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八的再保险公司。

其中,2018年中再全资收购了英国桥社公司,踏出了全球化的关键一步。通过引入彼时国内缺乏的政治暴力、恐怖主义等特殊风险保障产品,有效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战略推行提供保障,这是“国家再保险”的职责所在,也为中再业绩带来新增长点,2021年,中再集团合并境外业务保费收入占比达18.9%,境外投资资产占比达25.9%。

(来源:中再集团)

独特的资源禀赋、深厚的技术水平,共同构成了中再打造再保“精品”的底层支撑,这一点透过其国际化的战略视野加以放大,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已成为全球再保险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可持续发展之道


虽然,保险业中不乏“百年老店”,但亦有不少曾经显赫的险企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险企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近几年大部分险企尤其是直保公司的保费增长失速乃至下滑,这是保险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带来的预料之中的后果,也是行业周期运行的必然规律。同时,这也是检验险企整体实力的一次机会。

2022年前三季度,中再整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4%,远远高于同期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9%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是中再把握住了保险行业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增长机会。

一方面,中再寿险意识到保障型业务成为寿险行业发展的主要动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数据优势与技术能力,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精算支持,与直保公司合作推出健康险、长期护理险等市场所需的产品,并加大资源投入拓展该方面业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保障型业务占比已超过40%。

另一方面,财产险行业增长引擎逐步从车险转向非车险,这对直保公司的风险定价、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衍生出了更多的分保需求,中再产险受益于此,2022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2%。值得一提的是,中再集团旗下的大地保险同样受益于非车险占比上升的逻辑,2022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8%。

除了财务层面上的逆周期增长外,中再的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ESG层面。

尤其在ESG主题投资受到全世界范围内长线机构资金重视的背景下,企业的ESG评级显得尤为重要。据公开资料,2022年MSCI上调了中再的ESG评级至BB级。

(来源:MSCI ESG Rating)

一般来讲,环境是全世界对于ESG理解最容易取得共识的层面,虽然,金融业难以像新能源、电力设备等制造业更能在此方面实现亮眼表现,但中再也将“绿色发展”融入到了企业日常运营中,并提出了“以2021年为基准到2025年,中再集团实现人均综合能耗下降4%,人均用水量下降4%”的指引目标。

更重要的是,中再还将“绿色经济”作为产品开发的一条主线,以环境责任险、绿色能源保险、绿色交通保险等产品有力支持了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截至2021年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中再产险承担的新能源电力资产风险保额约占财产保险行业承保保额的15%左右,承担再保险分出责任超过20%。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相关保险产品的定价始终是限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痛点,需要龙头险企给予解决方案,这其中也少不了中再的身影。2022年7月,中再发布了再保险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定价风控模型——“再·途”新能源汽车定价模型,该模型对6000多万条行业保险数据、340多万条车机动态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具有可解释、高精度、可迭代等特点,这也是中再行业地位与技术能力的再一次体现。

除了负债端,中再还通过资产端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末,中再资产的绿色发展领域投资余额184亿元,同比增长34%;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光伏、风电、新能源发电运营等领域的权益投资占比超过22%。

始终将自身业务发展与社会价值高度融合,正是中再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这也是其面向未来能够打造出“百年老店”的底气所在。


三、高质量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百年老店”的远期目标,还需要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保驾护航。

正如前文所述,再保险的全球化属性注定了中再要与国际顶尖再保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角逐。相较同行,中再参与国际市场的时间的确较短,但其安排了“三步走”战略,描绘了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具体来看,“三步走”,即通过蓄势发力、发展突破、跃升赶超三阶段,到2035年,国际再保险行业排名进入全球前列,全球化业务布局、精细化经营管理、科技化支撑能力、专业化人才队伍和世界性品牌影响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

由此观之,做一家中国的再保险精品早已不是中再的宏伟目标,更广阔且竞争更加激烈全球市场才是其之后的主舞台。

而要保证“三步走”战略的平稳实施,中再当下首要的是以“稳”字为核心,提升数字化技术,积极创新产品并做好风险管理,在当下行业深度转型期积蓄力量,等待与行业周期拐头向上产生共振。

同时,中再也应当注重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在国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下,中再必须要承担起“国家再保险”的责任,保障优秀企业“走出去”权益,既符合国家发展大势,也有利于其分享到国际市场承保和投资向上周期的红利,进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经过7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再集团历久弥新,不断顺应时代变幻,在市场地位、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提升,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中再,打造一个百年品牌的道路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