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光伏新秀10天漲60%,一起來拆解背後的祕密

格隆匯 · 01/06/2023 12:21

電力板塊將熱度延續到了今年年初。

消息面上,去年年末廣東、江蘇兩省公佈了23年電力市場交易結果。各自的長協電價,參照燃煤基準價±20%的價格區間,基本都是頂格上漲,大幅超過去年水平。

今年光伏上游材料價格預期下降,終端裝機需求也有望快速釋放。可再生能源發電迎來量價齊升的趨勢,被視為綠電運營商受益增厚的信號。

主營業務為分佈式光伏發電的芯能科技,近日接連漲停封板,在近10個交易日內漲幅達到了58%,股價強勢拉昇。

大漲之下,有公司去年整體業績回暖的表現所支撐。芯能科技作為綠電發電企業中盈利彈性較大的標的,有必要認真拆解分析下它為近期能如此穩的背後邏輯。


01

拐點已至,業績回暖


芯能科技成立於08年,早期做的是硅片,從13年開始佈局分佈式光伏業務,承接國家光電建築一體化項目,並且以自有資金投資建設和運營分佈式光伏電站。

但由於2018年之後組件端的激烈競爭令利潤空間遭到嚴重壓縮,公司開始將戰略重心聚焦在自持電站發電。

業務結構上看,自持式光伏電站投資已經作為公司的戰略核心業務延續至今,2022H1這塊兒營收佔比達到了82.6%。

除了自持發電和組件業務,公司圍繞“開發-EPC-運維”建立起完整的分佈式電站投資服務模式。就是由電站投資方提供資金和屋頂資源,公司負責工程施工交付,以及併網後的運維服務。並且還在業主產業園區及網點投資、鋪設直流充電樁,為企業員工提供充電服務並收取服務費。

至此,作為主營分佈式光伏發電的運營商,公司業績的波動就很大程度受電價和發電量變化影響。

18年以後光伏平價上網趨勢加快,標杆電價不斷下降,特別是分佈式光伏電價幾乎觸底,同時導致裝機需求的下滑。工商業及户用光伏補貼先後經過5次退坡,21年後正式結束。18-21年,發電業務的毛利率從69.4%下滑至60.22%。

儘管度電收入受電價影響下滑,公司自持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仍然保持着平均30%的增速,加上發電成本的下降,公司收入和利潤在19年短暫受創後逐漸恢復。

2021年是公司業績和估值的分水嶺,公司的股價表現中也反映了這一點。2021年下半年起,全國大部分省份陸續出台分時電價政策,大工業電價上調。而公司自持電站多分佈在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廣東等經濟發達區域,電價上調得更為明顯。

2022年公司迎來了量價齊升,H1光伏發電度電收入增長了22%,發電量也提升了15.5%。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19億元,同比增長50.26%;實現歸母淨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68.72%。


02

盈利空間打開,屋頂資源集中


分佈式光伏電站發電一般分為“全額上網”和“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兩種模式,芯能科技自持的電站都是工商業光伏一類,按照後一種模式運行。

公司和屋頂資源業主(一般也為用電企業方)簽訂大約20-25年的能源管理合同,在電站建成並且投運,發電電量優先給企業使用,也就是“自發自用”。

然後在收費上會給予屋頂資源主一定的電價折扣,如果還有餘電剩下來,那麼這些剩電就會併入電網,即“餘電上網”。

這種商業模式最主要的看點在盈利模式上,受益於電價市場化改革,最關鍵的電量和電價均有上升的空間,因為以後或許不會再有便宜的電了。

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下,電費收入=屋頂資源業主自用電量× 大工業電價×折扣+餘電上網電量×脱硫煤標杆電價。

咱們繼續往下拆解一下,首先大工業電價是用户側用電價格,根據市場化競爭確定。去年隨着電價市場化程度逐步提升,且煤炭價格高企,發電成本上漲,電價上漲幅度很可觀。

公司有90%的自持電站位於浙江省,21年省內自持工商業光伏規模(550MW)領先於正泰電器(533MW)、晶科科技(167MW)。去年10月省內1-10千伏電壓等級的大工業用電尖峯、高峯、谷段三個時間段的用電價格比21年上漲了約18%。

餘額上網這塊兒呢,又參考當地脱硫燃煤價,直接受益於燃煤電價上浮20%空間的利好。這使得公司無論是自用還是餘額上網,電價均有上漲的空間。自發自用電價普遍要高於餘額上網電價,並且公司自用比例高達78%左右,價增邏輯意味着未來新增電站的投資回報率空間進一步打開。

跟集中式電站對比,價格優勢更加明顯。

19年4月,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通過市場競爭方式確定,但是不能超過所在資源區的指導價。20年三類資源區的指導價不高於0.5元/kwh。

雖然發電量肯定不及大型集中電站,但單位度電收入跟幾大發電企業相比具備競爭力。公司去年上半年發電度電收入達到了0.79元,未來隨着公司業務版圖擴張,以及電價上漲,度電收入有望進一步提升。

其次,還要看優質資源獲取能力。分佈式光伏業務建立在輕資產運作的模式上,電量自發自用的情況下,收入的天花板取決於屋頂業主的用電需求和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愈是用電大户,為了保證用電穩定性,對於屋頂光伏電站開發,發電效率,使用壽命,以及後期運維的響應速度要求越高,更何況合同長達20年以上,因而並不存在所謂的零進入門檻。過往項目案例和客户資源,是公司得以擴大規模的優勢。

公司業務版圖擴張的戰略思路,是立足浙江省,面向江蘇、廣東、安徽等地輻射,這幾個都是分佈式裝機大省,工業電價有較強的需求支撐。公司與老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企業客户到省外擴產時便跟着把業務發展過去,順便開拓新客户。

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獲取屋頂資源超1000萬㎡,涉及工業企業861家,年發電能力超10億度,客户羣中有着像哇哈哈、中國巨石、立訊精密、敏實集團、珀萊雅等海內外優質企業。

由於發電業務是按月收電費,基本上不存在提前佔款的問題,儘管屋頂資源業主經營困難的風險客觀存在,好在工商業光伏發電規模小而分散,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能夠保持一個正向的狀態。


03

行業視角:長期空間、競爭和持續性


近兩年在政策支持下,由於分佈式光伏比地面電站更好地承接上游漲價壓力,裝機比重在持續上升,去年H1達到63.6%。結構上,工商業光伏裝了10.74GW,户用光伏裝了8.91GW。區域上,上半年浙江省以2.69GW成為工商業光伏裝機量最多的省份。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即提出,新建工業園區、新增大型公共建築分佈式光伏安裝率要達到50%以上。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整縣推進”方案裏,要求黨政機關、公共建築屋頂、工商業廠房以及居民屋頂的光伏安裝比例分別不低於50%,40%,30%,20%。

分佈式光伏的長期發展空間毋庸置疑,但不同場景的用電方式也存在差異,如漁光互補,農光互補,自用比例較低,基本等同於“全額上網”,從電價上浮的空間上看,公司所佔的工商業光伏是一條更賺錢的賽道。

不過在規模競爭上,目前仍未與其他企業拉開明顯差距。在分佈式光伏裝機上,正泰電器旗下正泰安能裝了約9GW的户用光伏,晶科科技裝了0.96GW;京運通0.61GW,南網能源0.14GW,信義光能0.23GW。

至於業績的持續性,除了看電價,還依託於裝機量的提升,再到發電量的穩定增長。

截至去年H1,公司累計自持分佈式光伏電站併網容量大約662MW,另有在建、待建和擬簽訂合同的分佈式光伏電站裝機約167MW。目前團隊規模每年可新開發20-30萬千瓦規模的項目。

並且,提高裝機容量,仍需打破地域限制,增加省外優質的客户資源。21年公司將近90%的收入來自浙江省內,電力自發自用比例達到77.9%。除了省內,60%的裝機量位於江蘇省。發電量的增長基本靠這兩個省份支撐。

雖然收款風險較小,但近幾年公司發電量卻沒能看到理想的加速。分散化的地域佈局能夠有效對沖單一地區發電需求不足帶來的風險。江蘇、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工業電價高、用電量大,公司應該積極往外開拓更多的優質的屋頂資源。

隨着運營規模提升,公司能夠為業主資源提供更多的用能服務,帶來新的盈利模式,如充電樁,工商業儲能、虛擬電廠等,以峯谷價差套利的形式為用户供電,提高用電效能。


04

尾聲


總的來説,作為專注工商業光伏的發電運營商,又是輕資產運營模式,缺少補貼等應收佔款問題困擾,公司在A股市場裏具備一定稀缺性,估值水平要高於家底較厚的傳統發電企業。

依託較好的盈利模式和賽道成長空間,對於公司長期增長的判斷,應該更關注這些變化:1)電價上調,自持光伏電站投資收益率提高;2)組件價格下滑,終端裝機需求加快;3)業務版圖擴張,提高省外裝機佔比;4)企業用電需求恢復,發電量提升。(全文完)